角度比距离更重要
2012-7-20 14:27:43 一位哲人说:“角度比距离更重要!”
人们察人观物,并非距离越近,看得越仔细,而是只有从不同的角度,反复观察
才能认识得更全面、更透彻、更清晰。
宋代诗人苏东坡《题西林壁》云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
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可谓是对角度的充分肯定。人在庐山中,反而不识庐山真
面目;倘若跳出庐山看庐山,则远近高低,各显异彩。
观察中,角度为何比距离更重要呢?因为角度是观察人、观察事物的出发点。人
们从什么角度看问题,就会得出什么结论。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不仅难以一致,而
且往往迥然不同。
有人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自我,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,总觉得自己不幸运、不
快乐、不幸福。殊不知周围还有更多的人在“另眼”观察你、评价你。这个“另眼”就是
另一个“角度”。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你:“怀才不遇”既可能是“不善表现”的结果,也可
能是“自欺欺人”的借口,甚至很可能你本人就是“平庸无能”之辈。你可以自己认为自
己不幸福,但在很多人眼里你却是“被快乐萦绕着的幸运者”。我们见过遭遇失恋的男
女常常痛不欲生、浑浑噩噩,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、最可怜的、最倒霉的
人。可在别人的眼中,“失恋”正是一个难得的机遇、一个非凡的磨练、一笔宝贵的人
生“财富”,而这也正是“旁观者清,当局者迷”的道理所在。
战国时期,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小熟读兵书,口若悬河,自认为是一个带
兵的将才。可知子莫如父,其父赵奢却认为儿子只会夸夸其谈,难当带兵打仗大
任。在越国与秦国的“长平之战”中,赵括替代老将廉颇担当主帅。他果然一味照搬兵
书,结果赵军惨败,秦军前后斩杀赵国士卒达45万,仅被活埋的就达40万人。赵国这
次壮者尽死长平,国力大损。它继齐国之后,也从此衰落下去,再不能同秦国一争高
低了。赵括自己也被秦军乱箭射死,最终落了个“空谈误国”的千古骂名。
人们眼中为何总是出现失真的“我”呢?
为什么你自己认为了不起的东西,在别人看来却并非特别,并没有那么不平
凡;而你自己认为痛苦、烦恼的事情,在别人眼中根本就不值得一提?这是因为对“自
我”正确的观察、客观的评价,并非来自自己,而常常来自他人。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
践,这个实践当然包括自我感觉,但更多则包括他人的评价与认可,包括世间一切客
观要件当做你的“参照物,当做你的观察坐标。
俗话说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而了解对方易,了解自己难。其实,要真正了
解自我,不妨来一个换位思考,不妨试着从别人的立场、别人的角度去观察。这
样,你才能摈弃自我“感觉良好”的弊端,才能真正走出“完美主义”的误区。如果你总
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自我,那么你看到的只是失真的、残缺的,甚至是畸形的“自
我”。